胶体是具有1纳米(nm)至U1微米(um)粒径,像粘土一样很难自然沉降的微粒子。在水中通常带负电。因此胶体粒子间由于静电斥力的作用,不会发生聚合。
絮凝
絮凝是加入絮凝剂中和胶体粒子表面的电荷,使得胶体粒子间的排斥力变弱,最终导致微粒子之间变得更容易聚集。絮凝通过以下三个方式起作用:
(1)胶体间的引力和反作用力;
(2)粒子和粒子的接触、冲撞;
(3)化学作用(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)。多数常用絮凝剂与水中的碱成分反应易生成金属氢氧化物,如果加入絮凝剂的量过多,会导致生成的氢氧化物析出并对膜元件造成污染。
影响絮凝的因素,除了絮凝剂的注入量以外,还有pH值、搅拌条件、共存离子以及水温等。在实际设计中,必须预先对这些絮凝条件进行预测。最适合的条件要用测试器进行测试,由生成的絮凝体特性状态决定设计条件,当然最终还需要用实际的溶液来决定确切的絮凝条件。
介质过滤
介质过滤可以有效地去除反渗透和纳滤给水中的悬浮物,降低浊度和SDI值。仅靠絮凝、砂滤无法把原水中的粒子有效捕捉时,还可以配合使用絮凝沉淀和气浮。但是,添加过滤辅助药剂或者絮凝剂,有可能会导致反渗透和纳滤膜污染。因此需要做小型烧杯实验,以确认药剂的添加是否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有影响。
在选择滤速时,依据原水水质的不同可以有所变化。通常对于地下水水源,由于水中的胶体、悬浮物含量较少,可以选择较高的滤速;对于污染较严重的地表水,滤速的设定一定不能太高,以免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造成严重污染(通对于受污染的地表水,过滤速度应尽量小于8米/小时,有条件的可以接近6米/小时,最高也不要超过10米/小时)。
活性炭
活性炭可以用来吸附溶解性有机物以及游离氯和臭氧等氧化剂,用活性炭作为反渗透和纳滤膜系统的预处理已经被广泛使用。通常被采用的活性炭有两种类型:颗粒活性炭(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,缩写:GAC)和粉末活性炭(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, 缩写:PAC)
微滤和超滤
微滤(MF)和超滤(UF)是近几年才大规模应用的反渗透和纳滤预处理工艺。同絮凝、沉淀以及砂滤比较,其过滤的水质稳定、设备管理比较简单,也不会产生过滤残渣或絮凝污泥等废弃物。
虽然大部分不溶解的物质都会被截留,但是很多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同样会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产生污染,而这恰恰是微滤和超滤预处理不能解决的。因此,在选择微滤和超滤作为预处理时,一定要严格控制药剂的投加量、严格按照微滤和超滤制造商提供的设计参数设计,虽然微滤和超滤系统自动化程度高、运行操作简单,但也同样要做好维护工作,确保系统稳定的运行。
以质量求生存,以技术求发展!